全国咨询服务:400-777-2580 / English

欢迎光临深圳市炜业通科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新政之后光伏发展十大市场效应!

2018-06-21   |  来源:炜业通科技

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同时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该政策一出便在业内引起强烈震荡。

新政公布后第一个交易日,光伏股总市值蒸发高达517.78亿;6月4日至6月6日三个交易日,光伏股市总市值总计缩水654.06亿。654.06亿蒸发!31支光伏股3个交易日全部下挫!今20家企业点位终于停止下跌!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各家光伏企业都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或抱团,或增持,或调整,但新政引起的恐慌和股市的震荡仅仅是短暂的,到6月9日,光伏股已经停止下跌,业界的情绪也稍有稳定,开始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新政。

有些行业人认为,新政之后,平价上网才是光伏发展的真正的春天。他们还认为,光伏行业上一轮变动时淬炼出一批真正优质的企业,会在这次变动中进一步提升。中长期看,光伏发展的下一个黄金期,很快会到来。这些吃乐观态度的人之中,有专家,也有对未来自信满满的企业家。

依赖补贴的地面电站受限,分布式电站和户用电站也受限,未来只有不依赖补贴的项目能够长足地发展,那么从不依赖补贴的角度看,光伏市场中有哪些机会?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从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对未来光伏领域新增长机会的看法中,窥探出十大市场效应。

总的来看,除了企业技术升级之外,普遍看好的是储能、运维、工商业屋顶、移动能源、输配电网、智能微网、特高压以及各种应用模式的拓展。

储能:户侧储能或被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国,光伏装机连续三年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去年在全球的份量占到了40%,当大量的新能源接入电网,将给电网带来冲击,储能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新能源发展造成的问题,因此新能源配套储能也被认为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

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政策上给予了储能技术大力支持,储能项目是有补贴的。2018年被认为是为中国储能元年。

目前,储能在我国的电力市场主要有四个应用领域: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和用户侧。根据CNESA项目库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安装比例分别为29%、9%、3%和59%,其中辅助服务和用户侧是储能应用最具赢利潜力,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的领域。

目前用户侧储能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个:利用峰谷价差实现套利和电费管理。随着储能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储能+”应用领域打开,储能商业化有望提前进入爆发期。

配电网: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环节

这么多的分布式光伏在中东部装上以后,对配网的运行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总的来说,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就是对电力平衡和调峰的压力在不断增加。对于无功平衡的电压问题尤为突出。对于配网运行的压力在增加,这样对于整个负荷的预测难度会越来越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助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光伏,包括光伏在内的传统可再生能源的电力,通过信息以及新型的负荷消汇模式,建立分布式能源网解决相应的问题。以前中国的电网是一个强干弱支的电网,未来的建设目标,结合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建设成强干强支的电网,配电网要结合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也建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这里面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需要重点突破。包括发电的技术,包括电网的技术,和刚才上半段的时候重点提及的先进的储能技术,以及配电网、电网的先进控制技术,这四大核心技术都需要进行重点的突破。

配网的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也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的环节,可以把风电和太阳能这些间歇式不稳定的能源,接入到各级电网当中。

特高压:解决光伏发电消纳问题

弃光限电问题也一直是困扰光伏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特高压技术的发展,或许能再次激活西北地区的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发展。据了解,我国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但是中东部地区却缺乏太阳能资源以及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土地条件。如果我国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完善,那西北地区的富余电量将可以输送到中东部,从而解决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

特高压电网较现有电网优势明显,特高压电网具备更大的输电容量以及更优异的输送能力,而且特高压电网具备更低的网络损耗和工程造价。目前我国的特高压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加快建设目前在建的“四交六直”10个工程,其次是后续推进“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然后是在2018年之前开工建设“十交两直”特高压工程。

无需补贴的自用工商业电站

按用电价格0.8元/kWh、首年衰减2.5%、此后每年衰减0.7%、运维成本为初投资1%计算,一个1MW自用工商业项目的收益情况如下:

由此,全部自用或绝大部分自用的分布式电站项目,还是有投资价值和收益空间的。事实上,我们确实已经实现了工商业用电侧的平价上网,只是在户用领域,由于居民电价和发电量自用比例都比较低,暂时不具备取消补贴、平价上网的条件。

能源互联网:最大程度的实现就地消纳

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络、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可以简单概括为“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该项目有政策补贴。互联网+能源主要是在能源开发当中,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达到系统优化、资源优化配置、高效运行的目的。综合能源服务主要是将节能服务或能效服务等增值业务整合在一起的能源服务。

对于光伏发电来说,能源互联网可以对光伏发电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并与天气、地理数据整合形成大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负荷预测、发电预测和运行控制,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端的运行效率。

另外,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架构将对光伏发电的消纳起到积极影响,未来光伏电量不但能实现远距离的输送,而且在能源互联的智能运营之下,将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就地消纳。

移动能源: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能源的技术已经成熟,核心装备已经实现国产化。薄膜太阳能是移动能源的核心技术,在近一两年里研发和量产转换率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产业化条件。而薄膜太阳能芯片以其可折叠、轻、薄、柔及高效率的特性,应用领域更为宽泛,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汉能移动能源,“531”新政的推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光伏未来要实现平价上网,必须要不断鼓励先进、高效技术产品的发展,而薄膜太阳能技术为核心的移动能源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也可以说,平价上网,催生了移动能源春天的到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能微网:解决分布式能源消纳难题

智能微网是解决分布式能源消纳难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国家有补贴政策。智能微网可以与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和增量配网等各类试点结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构建发、储、配、用、控一体化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实现综合能源服务。

当前,微电网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一些投资方的主要收益来源就是削峰填谷。削峰填谷对投资方和业主都是有很好的收益保障,可以进行电能质量治理,功率因数调整和斜坡的治理,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部分设备投资,也可以作为后备电源,减少UPS投资。尽管单一储能电站系统比较简单,但其商业模式最成熟,推广效果也是最好的。目前,金风科技、天合、科士达等公司有这方面的技术和应用。

下半年第二批扶贫市场:最后一块蛋糕

假若10GW分布式规模成为既定事实,下半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还有块市场可取,那就是扶贫,扶贫项目虽然河南、安徽等地上半年被终止,主要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但第二批下半年还会发布。设备厂家、EPC要盯紧这有限的扶贫市场。

 

运维市场提前到来

随着政策落地,没有项目可做的的部分系统安装商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消失,那么多电站谁来运维?呼声很高的运维市场可能提前到来,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运维市场虽大,但要做好也不容易。

市场端收缩。各类展会、论坛等需要缩减,提前备好“粮”提前应对寒冬。

运维市场真正到来。随着政策落地,没有项目可做的的部分系统安装商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消失,那么多电站谁来运维?呼声很高的运维市场可能提前到来,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运维市场虽大,但要做好也不容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适合发展光伏

国外市场虽然已经在淡去,但是市场依然有,“一带一路”沿线有的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比较差,但日照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发展光伏。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中东地区等都可以提前布局。另外,国外的储能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可忽视。

最新文件固然严厉,但影响范围只在中国大陆地区,有能力的光伏企业(包括组件、逆变器制造企业和电站开发企业)完全可以早早出海,布局海外市场。如果今年欧洲新增装机能达到预期的11GW甚至更多,可以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但我们也要当心,如果光伏企业太急于消化产能、去库存,对欧洲项目报出超低价,很可能引来新一波反倾销措施。

光伏+应用:广阔的发展空间

光伏+可以拓展多种应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鱼光互补、农光互补、汉能的光伏电动车、光伏共享单车、光伏书包,等等不胜枚举,可以发挥想象力,开拓新市场。比如,协鑫有效建立了光伏+水稻+鱼蟹共生农业模式。2017年,稻鱼蟹共生实验田里,亩均获鱼类50公斤,蟹25公斤,水稻产量400多公斤。而在江苏、安徽、河南、山西四省已有13个光伏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打造“光伏+牡丹+美丽乡村旅游”模式。

新政要为先进技术、高质量光伏发电项目留下发展空间。那么,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技术?专家认为,光伏企业技术升级,要从光伏大数据整合生产和运营过程着手,形成产业链协同网络和智能商业驱动的发展模式,进而从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圈。

首先是大数据,大数据平台的首要作用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可追溯、可比较,大数据最重要的特点是不至于陷入似是而非的境地,大数据就是追求用10%的精力创造90%的价值。

其次是协同网络、智能制造和智能商业驱动的大平台:未来的市场竞争,本质是用社会化协同的网络取代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智能商业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协同网络和数据智能,协同网络是一种社会化分工和合作的创新机制,核心价值就是协同效应。形成的协同网络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生态。

再者是线性沟通的产业,在互联网平台重构,变成一个实时互动、网状沟通的格局,这是任何企业迈向智能制造和智能商业最重要的第一步。从产业链到生态圈,意味着发展速度的指数级增长。

相关资讯